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南阳 现辖2区(宛城区、卧龙区)、10县(南召县、方城县、西峡县、镇平县、内乡县、淅川县、社旗县、唐河县、新野县、桐柏县)、1县级市(邓州市),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949.70万,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
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夏朝诞生地,华夏文明奠基之地。还是楚汉文化的发源地。夏朝初,大禹把今南阳境内邓州作为都城。商朝、周朝时,现南阳境内有申、邓、谢等诸侯国。春秋时楚设宛邑,楚国属地,全国冶铁中心,屈原扣马谏王地,秦楚丹阳之战发生地,秦设南阳郡治宛城,东汉经济首都。曾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谋圣姜子牙、名相百里奚等历史名人。三国时期,南阳是诸葛亮躬耕之地、刘备“三顾茅庐”发源地。南水北调,源起南阳淅川。南阳淅川是世界最大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
南阳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是长江、黄河、淮河的自然分水岭,自然景观兼容南秀北雄。号称“中华大地的脊梁”的伏牛山雄伟壮观,姿态万千,为中原地带唯一保存完整的森林与野生动物类生态区,是豫西南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和避暑胜地;西峡老界岭是八百里伏牛山的最高顶,这里山峰奇秀,古树参天;南召真武顶风景区位于伏牛山腹地,奇峰竞秀,满目涌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丹江水库烟波浩淼,一碧万顷。千里淮河发源地、中国革命根据地之一桐柏山钟灵毓秀,风景如画。母亲河白河穿越南阳中心城区,形成了北方城市少有的万亩碧水扬波的壮观景象,它与横卧城区北部的独山相呼应,构成了一幅“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山水画图,成为南阳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宛城区、卧龙区地图
宛城区,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区,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腹心。北与方城交界,东与社旗、唐河接壤,南与新野相联,西与卧龙区毗邻。国土面积6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0万亩,总人口63万人。宛城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春秋时楚灭申建宛邑,史称宛。秦汉时期是全国最大的冶铁中心和六大都会之一。有“商遍天下,富冠海内”之美誉。一代医圣张仲景、光武帝刘秀、三国蜀汉大将黄忠等历史名人都出自宛城,铸就了宛城3000多年的辉煌历史。
卧龙区位于南阳市中心城区西部,东与宛城区、方城县相邻,西与镇平县接壤,南界新野,北连南召,是南阳市党、政、军机关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是南阳市中心城区发展壮大的基本空间和重要载体。卧龙区地处豫、鄂、川、陕交通要冲,区位条件优越,交通通讯十分方便。北纬3242'——3317',东经11218'——11240'之间,全区总面积1017平方公里,全区人口95万。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蜀国丞相诸葛亮曾在南阳隐居躬耕,号卧龙先生,其隐居之地就被称为卧龙岗。境内闻名中外的人文景观和旖旎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引人入胜。武侯祠卧龙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胜古迹与山水田园珠联璧合,城区内有武侯祠、汉画馆、医圣祠、张衡博物馆,近郊有黄山遗址、后英庄遗址、三里营遗址等不同时代文化遗址。
邓州市地图
邓州地处河南省西南部,北依伏牛,南连荆襄,西纳汉水,东接宛洛,有豫、鄂、陕“三省雄关”之称。国土面积236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85万。邓州人文荟萃。文化灿烂、名人辈出,乡贤遍布全国,曾孕育了1位圣人、62位侯王、11位宰相、3位状元、21位著名军事将领。杰出代表有医圣张仲景、唐代忠烈名将张巡、语言学家丁声树、教育家韩作黎、“曲剧皇后”张新芳、著名作家姚雪垠、二月河等。
邓州旅游独特,境内有八里岗仰韶文化遗址、邓氏祖茔——吾离陵、宋代福胜寺塔、邓国春秋园、“忧乐”精神发源地——花洲书院、汲滩陕山会馆等名胜古迹,杏山省级地质公园、美丽乡村台湾村、南水北调中线渠首陶岔、湍河渡槽和湍河国家湿地公园等丰富旅游资源。
方城县地图
方城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北隅,伏牛山东麓,唐白河上游。东邻舞钢、泌阳县,南接社旗县、宛城区,西连南召县,北依鲁山县、叶县,是南阳市的北大门。境域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61公里,总面积254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10.78万。
地处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南阳盆地与黄淮平原、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五条分界线上,方城垭口是桐柏山脉与伏牛山脉在相接处因盆缘山地凹陷所形成的独特缺口,自东北向南逐渐敞开,成为全国著名的九大隘口之一。因此,素有“五界一口”之称。方城自古为北通中原,南控荆湘,东出齐鲁,西连“三秦”的战略要地。
方城县有可供观赏的风景名胜80多处,有黄石山、七十二潭、七峰山、大乘山、三贤山、望花亭水库等自然景观。其中,大张庄、平高台古文化遗址、楚长城、文庙、博望故城、佛沟摩崖造像和红二十五军独树镇纪念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方城县现存古缯国遗址、楚长城、博望故城、炼真宫、佛沟摩崖石刻等文化遗址。是中国丝绸之路发源地之一,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法圣汉廷尉张释之、西汉著名外交家、丝绸之路开拓者博望侯张骞等历史文化名人故里。
南召县地图
南召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北缘,东邻方城,南接南阳市卧龙区、镇平县,北靠鲁山、嵩县,属南阳市,素有"北扼洛阳、南控荆襄咽喉"之称。南召地理坐标为北纬33°12′-33°43′,东经111°55′-112°51′。东西长约95公里,南北宽约62公里,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4万。
南召历史悠久,夏商时属豫州,秦时置雉县,唐时为向城县,明成化十二年置南召县,是中国早期人类重要发源地之一。境内有距今50万年前的中原人类始祖“南召猿人”、楚长城、丹霞寺等名胜古迹。南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兼而有之,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著名景区有五朵山风景区、真武顶风景区、宝天曼风景区、白河第一漂、猿人大峡谷、丹霞寺、百尺潭、鸭河口水库、莲花温泉等。南召县森林覆盖率高,物产丰富,素有"中国玉兰花之乡、"中国辛夷花之乡"、"中国柞蚕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国家命名)等称号。
内乡县地图
内乡县是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西缘。东接镇平,南连邓州,西邻淅川、西峡,北依嵩县、南召。自古被誉为“入关孔道”“秦楚要塞”;有“守八百里伏牛之门户,扼秦楚交通之要津”之说。秦时置县,古称“菊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总面积2465平方公里,总人口73万。#内乡#
内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县地古属郦地,春秋为邑,秦代设县,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名为菊潭县,后几经更名,到公元956年定名为内乡县。曾造就和培育了明代政治家柴升、清代理学家王检心等历史文化名人。内乡现有4A级景区5家,其中:宝天曼景区,系伏牛山腹心区,被誉为“中原生物王国”、“华北绿色心脏”,兼有“泰山之雄、华北之险、峨嵋之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内乡县衙景区,被称为“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是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四大古代官衙”之一;宝天曼峡谷漂流景区有“中原第一漂”之美誉;云露山景区,以山雄、水秀、河婉等景观优势名扬中原;二龙山风景区位于内乡县板场乡,是集秀美山水游和汉文化儒释道文化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和休闲度假中心。
社旗县地图
社旗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北部边缘。地处东经112°46°~113°11°、北纬32°47°~33°19°之间。东与泌阳县接壤,西和宛城区毗连,北与方城县交界,南同唐河县为邻。南北长约38公里,东西宽约32公里,总面积1203平方公里,人口76万。
社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县城所在地赊店镇古称“赊旗店”,因东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赊酒旗、举义兵、反王莽”而得名。清代乾嘉年间,经济发展极为繁盛,被誉为“地濒赭水,北走汴洛,南船北马,总集百货”的“豫南巨镇”,是“万里茶道”的水陆中转站。县城内七十二条古街道保存完好,构成中原最大的清代建筑群。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陕会馆,气势恢宏,辉煌壮丽,集中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精华,被誉为“天下第一会馆”。
唐河县地图
唐河县位于河南省西南,南阳盆地东部。县境西与新野县、南阳市区接壤,北与社旗县毗邻,东与泌阳县、桐柏县交界,南与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枣阳市相连。地处北纬32°21′-32°55′,东经112°28′-112°16′,东西长74.3公里,南北宽63公里,总土地面积2512.4平方公里,总人口150万
唐河古称唐州、泌州,历史悠久为中州大地上一块瑰宝,古代为京都长安、洛阳通向江汉平原的隘道要冲,物阜民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夏、商时代为《禹贡》豫州之域,周为申、蓼、谢、唐国地,自南北朝北魏始,历为州、县治所,境内现存寨茨岗、许河、影坑、廻龙寺等仰韶、屈家岭文化新石器遗址。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大将马武、光禄大夫樊宏等历史文化名人故里。唐河古称唐州、泌州,历史悠久为中州大地上一块瑰宝。夏、商时代为《禹贡》豫州之域,周为申、蓼、谢、唐国地,自南北朝北魏始,历为州、县治所,境内现存寨茨岗、许河、影坑、廻龙寺等仰韶、屈家岭文化新石器遗址。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大将马武、光禄大夫樊宏等历史文化名人故里。
桐柏县地图
桐柏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南阳盆地东缘,豫鄂之交, 桐柏山腹地。总面积1915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桐柏历史悠久,西汉始设复阳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置桐柏县,沿用至今。桐柏区位优越,素有“宛东咽喉、信西屏障”之称,宁西铁路、沪陕高速、312国道横穿东西,焦桐高速纵贯南北,是东引西进的重要交通枢纽。
桐柏是淮河之源,淮河亦称淮水,为古“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之一,是中国南北地理和气候的分界线。桐柏是盘古之乡,“盘古开天,血为淮渎”。万代盘古,根源桐柏。桐柏是人文始祖力破鸿蒙、功成化身之地,是盘古创世神话的发祥地,境内至今仍保留着众多世代相传、独具地方特色的与盘古有关的乡风民俗和神话遗迹。盘古庙会、盘古神话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5年桐柏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盘古之乡”。桐柏盘古祖殿已成为华夏儿女祭祀盘古、溯源寻根之首选圣地。
西峡县地图
西峡县地处河南省西南部、南阳市西部、伏牛山腹地、豫鄂陕三省交汇地带,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县域面积3454平方公里,为河南省第二区域大县,总人口49万。
西峡“陆通秦晋,水达吴楚”;“山产百货风行,千里万商云集”。自古以来,许多圣哲贤达、历史名人曾在西峡留下了传奇遗踪:孔子回车返鲁、屈原苦谏楚王、武则天建造行宫、李自成兵屯西坪操场,李白、孟浩然、白居易、李商隐、苏辙、司马光等都曾游历西峡而留名作。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曾出任西峡县令,留下了 100 多首歌吟西峡山水田园风光的诗词佳句。西峡还是原宛西民团司令别廷芳实施宛西自治的大本营。蕴藏在西峡这块古老土地上的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西峡县拥有被称为“20世纪震惊世界的重大科学发现和世界第九大奇迹”的恐龙蛋化石群遗址等,已探明恐龙蛋化石埋藏量达数万枚,占全国总数的二分之一、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是震惊世界的“中国恐龙之乡”。西峡旅游资源丰富,有密林、险峰、群瀑、深潭、平湖、幽谷、奇洞、激流等20多种景型,建成开放了老界岭、恐龙遗迹园、龙潭沟、老君洞、伏牛地下河、银树沟等。
淅川县地图
淅川县地处豫鄂陕三省七县市结合部,全县总面积2820平方公里,67万人。淅川是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千里调水,始于淅川。全县水源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2.8%,丹江口水库1050平方公里,淅川境内面积506平方公里,水源区最核心的部分在淅川,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标准。
淅川古为商於之地,县制设立距今已2000多年,荆紫关镇曾是豫、鄂、陕三省交界处最大的货物集散地。京汉、陇海铁路未修前,淅川是连接东南与西北诸省的商业通道,沿丹江北上可达秦川,南下可抵荆襄直达武汉。北魏始置淅川县,后几经兴废,至明成化六年(1470年)从内乡分出复置淅川县,属南阳府。清道光十二年(1832)、光绪三十一年(1905)两度升格为直隶厅,1913年3月撤厅改县,1948年5月解放。地名由来。《史记·屈原列传》中有“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的记载,因淅水纵贯全境形成百里冲积平川而得名。历史名人。商圣范蠡、史学家范晔(《后汉书》)、思想家范缜(《无神论》)等历史名人出自淅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杜牧等都曾在淅川留下光辉诗篇。名胜古迹。
新野县地图
新野,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中心,属汉水流域,与湖北省襄樊市接壤。界于112º14'44"—112º35'42",北纬32º19'30"—32º49'08"之间。全境南北长52公里,东西宽22公里总面积1062平方公里,境内平坦,沃野百里。辖8镇5乡2个街道,107万亩耕地,总人口83万。#新野#
新野历史悠久,古称贵地,它北依宛洛、南接荆襄,沃野百里,八水竞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有“南北孔道,中州屏障之称”,有刘备屯兵新野时与诸葛亮运筹帷幄商谈军机大事的汉议事台,有世界上最小之城关羽拴马之地汉桑城,另有太子阁、光武台、挂剑树、邓禹台、召父渠、荐贤岭、拦马桥、打鼓冢、火烧新野遗址、凤凰山遗址、汉津码头遗址、新都故城、汉棘阳故城、诸葛庄遗址、汉朝阳遗址、来歙故宅的自流井、前高庙祖师庙观、岑公祠、水府庙等。
镇平县地图
镇平古称“涅阳”,公元1226年(金哀宗正大三年)置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毗邻南阳中心城区,辖22个乡镇街道410个行政村,总人口109万,总面积1580平方公里。
镇平是闻名遐迩的中华玉都、千年商都。镇平人商品意识强,市场经济活跃,被称为“河南的温州人”。镇平自身不产玉,但却是“中国玉雕之乡”,玉产业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年产值超300亿元,形成了玉料买天下、玉人走天下、玉器卖天下的大产业。
作为中华玉文化发源地和楚汉文化兴盛地,孕育了美玉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田园文化“七大特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