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文化什么意思(抽象文化对社会的解构)

时间:2024-09-25 08:40:18

我们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东西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呢?康德说,一个是头顶灿烂的星空,一个是内心崇高的准则。而我们自小就听过这么一句话:“举头三尺有神明”,以及“人在做,天在看。”

没有谁硬按着我们的头,逼迫我们一定要去尊敬某些事物,去遵守某些事物。这些由我们自发地,从内而外地去维系某种秩序的东西,便是“道德”。而对这些“道德”的集体认同,便是有了“社会秩序”。

我们的社会就是如此一步步搭建起来的。依靠强硬的法律和酷刑进行统治,则过刚易折,就如同古老的秦朝,二世而亡。而如果不靠法律,仅仅依靠人们自发的内心的道德和公义进行管理,则过柔易散,就好比“礼治为先”的周王朝。刚柔并济,方能长治久安。

图片来源网络:秦始皇雕像



而这种社会里面的“柔性”成分,依靠每个人自觉地遵循的“道德和公义”则共同结构了这个国家的精神文明。而后,这些“道德和公义”被加工成“礼仪”,“习俗”,“文化符号”呈现在了社会的表象中,从而获得不断传承的可能。到了这一步,这种无形的事物也就实现了为自己“塑形”的目标。

而我们也终于是看到了这种社会普遍性。我们对这些普遍性的社会共识的理解,也就进一步拼接成了一个不断自我丰满的骨架,称之为:社会框架。在这个框架里面,柔性的材料保留着其柔性的特质,却能慢慢地以整个框架为根基去影响实际的社会。

到了这一步,一个可被理解,可被共鸣,可被分析的社会模板就诞生了。再具体一点来说,便是一个“常规模因”。在这个模因里面,人人自发遵循内部的法则,即使没有外力的干预,人们也一如既往。看起来,就像是被影响了一样。但是因为这是被绝大多数人认同的,也由绝大多数人共建的,所以这种影响便不会被拎出来视为异类。

图片来源网络:模因地图



这就是“具象的”。

当然,我们说的“抽象”,不是一种画画的技法,而是时下流行的一种网络文化。之所以称呼其为“抽象”,是由于其创始人的直播间就是“抽象工作室”。抽象的实质,是一种反结构的解构。

前文所谈的,皆是一个社会框架如何像是盖房子一样被盖起来。而社会上的诸多人也是出于对“美好”的憧憬而自发地维护这一切。但是归根结底,这种框架和共识,一开始的诞生就是源于一种彼此之间的认同。


所以是脆弱的。

我们为什么要尊敬某事某物?星空,道德,父母,老师,国家,世界,神仙……?答案绕来绕去,就是一个“因为需要尊重,所以要尊重”。当然,如果详细来讲还是很多的。但是如果不尊重会怎样?


不尊重,是不是犯法?污蔑和侮辱谩骂玷污,肯定是犯法的。可是如果只是心里不尊重呢?目前为止,人类尚未发明出“读心仪”。

原本我们结构起来的一个共同的东西,现在面临着一种小众文化的冲击。而这种冲击并不是为了取而代之,而是将结构解构掉,从而返还其原本的“无意义”,从而将一切拉到原初之时,剥离其“神圣性”和“高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