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铸就大冶市,江南崛起明珠城。大冶,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湖北“冶金走廊”腹地,系黄石市下辖县级市,地处武汉、鄂州、咸宁、黄互、九江城市带之间。西北与鄂州市毗邻,东北与薪春、浠水县隔江相对,西南与武汉市、咸宁市毗邻,东南与阳新县接壤。距省会武汉仅113公里。大冶市土地面积1566.72平方公里。
大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4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便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殷商小乙时期,大冶先民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掘井取矿,点燃了青铜炉冶之火。大冶在唐虞之世属三苗之地,夏商时期属荆州之域,周夷王八年(前878年)属楚,西汉为鄂县及下雉二县地,三国时为吴阳新县地,隋为永兴县地。唐天二年(905年),吴在武昌郡永兴县置“青山场院”,大规模采矿冶炼。宋乾德五年(967年摩煜为南唐国主时,南唐升“青山场院”,并析武昌(今鄂州)三乡与之合并建县,以境内矿产丰富采矿冶炼业发达,按く庄子大宗师)“大地为大炉,造化为大冶”一语,取”大兴炉冶”之意,定名大冶县。元明清时期,大冶县先后隶属兴国府和武昌府,中华民国初属湖北省江汉道。新中国成立以后,1959年大冶县改属黄石市,同年12月,撤县建制并入黄石市。1962年6月,恢复大冶县建制,仍属黄石市。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大冶撤县设市(县级),由黄石市代管。
地域特色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中国继秦始皇兵马俑后考古发掘的又一奇迹”,"可与中国的长城、埃及金字塔媲美”。根据清修(大冶县志》的记载,铜绿山“山顶高平,巨石对峙,每骤雨过时,有铜绿如雪花小豆点缀山石之上,故名。大冶铜绿山铜古矿遗址位于大冶市金湖街道办事处,南北长约2公里,东西宽约1公里。自1973年发掘以来,共清理出不同结构的竖炉10座、战国时期炼铜炉2座、宋代铜地炉17座和随同出土的铜斧、铁铲、竹篮等生产生活用具。它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古矿遗址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生产时间最长、保存最完好的股周时期的古铜矿遗址,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古代采矿遗址。
雷山风景区:位于大冶市陈贵镇境内,是鄂东南重要的风景名胜之一,集森林公园、风景名胜旅游区、温泉度假村于一体,2012年1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雷山风景区总面积54.8平方公里,最高峰猫儿伏海拔774.9米,辖小雷山、大泉沟、天台山等三大景区。小雷山风景区是雷山风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小雷山以神奇的石景遐迩闻名,共分为方广洞、大小口、小雷八景、石笋尖四大景点,石景鬼斧神工,各具特色。早在明朝袁宏道留有赞美小雷山“峰峰雪点缀,曲曲水苍寒”的诗句,雷山风景区现已成为大冶的游览胜地。
南山头革命纪念馆:位于大冶市南部,东南接阳新,西临咸宁市,距武汉市90多公里,距黄石市30公里。南山头是我国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革命先辈彭德怀、徐向前、滕代远、何长工、李灿等,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大冶籍著名的革命将领余立金、马龙、饶恵潭、乔信明等,从这里走上了革命征途。解放后,曾在这里战斗过的聂荣臻、王平等百余名将帅先后为南山头题词。原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为南山題写了“英雄大冶,革命揺篮”的题词,这是对大冶南山人民的崇高赞赏。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代,大冶市委、市政府先后修建了将军亭、纪念碑、南山碑林,修复了中共大冶中心县委金公祠旧址,把南山头革命根据地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